伴随着铜价上涨,是跌跌不休的铜冶炼加工费。据国信期货指出,2023年底,海外铜精矿现货加工费约在80美元/吨以上,此后仅两个半月内,急跌至20美元/吨附近。SMM数据显示,3月15日SMM进口铜精矿指数(周)报13.25美元/吨,较去年9月时94美元/吨的高点,铜精矿加工费TC/RC下跌至十年新低。
冶炼企业的利润来源为铜精矿加工费(TC/RC),因此国内铜冶炼加工费的高低直接影响行业内公司的利润水平。按目前加工费,冶炼厂若采购零单则将亏损1500元/吨以上。

当前铜产业链的供给紧张起源于矿端,2023年四季度以来,海外铜矿供给端扰动再度升级,在铜矿生产扰动频发和头部铜企削减产量计划的背景下,全球铜矿供给增长乏力。据ICSG在2024年2月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矿端供给增速仅为0.5%,远远低于2023年9月的预测数据(矿端供给增速为1.9%)。根据Cochilco数据,今年1月,智利铜矿产量43.4万吨,环比-12.3%,近期矿端扰动频发将进一步刺激原本就紧俏的铜精矿紧张预期。
铜精矿供给预期下调,加之国内冶炼产能较为饱和,导致冶炼环节加工费议价能力下降,铜冶炼加工费价格大幅下跌。
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官网,3月13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铜冶炼企业座谈会,国内19家铜冶炼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会。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就调整冶炼生产节奏达成一致”,针对当前矿山原料供应情况和市场变化,为共同维护全球铜冶炼行业健康发展,与会企业就调整现有生产线检修计划及压减生产负荷、新建产能推迟投运以及推迟达产达标时间等方面达成一致。
面对跌跌不休的铜精矿加工费,铜冶炼企业与铜矿生产商无疑正在博弈。随着冶炼端的减产,铜供应短缺或已逐步由矿端传导至冶炼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冶炼生产国和铜消费国,而潜在的冶炼端减产或将导致年内全球精炼铜供需平衡从小幅过剩提前转为短缺。

铜是全球经济发展尤其是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金属,2024年的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能源、新基建、新材料等方向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铜的应用和需求有望迎来新发展。
受益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铜下游需求持续迎结构性增量。供给增量有限及新能源需求驱动下,2023-2025年铜将由供给过剩转入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