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矿产预测:也称为成矿预测,是在矿产预测基本理论指导下,依据矿产预测原理,矿产预测的种类和具体的任务要求,分析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矿床成因,弄清成矿规律等以建立成矿模式,总体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矿产标志等以形成找矿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合适的矿产预测方法,圈出矿产预测远景地区,优选矿产预测重点区,进而对区内的潜在矿产资源进行预测。
3、变化性指数:是在矿体标志织染分布曲线的基础上,根据相邻观测点上观测值的等号变化关系,定量地判别矿体某标志变化性质的一种方法。公式为:t=M/(n-2);M为单调性变化次数。
4、变异函数/半变异函数(变异率):是区域化变量增量平方的数学期望。由于它恰为区域变化量增量方差的一半,故又叫半变程方差。(区域化变量增量平方的数学期望)。
5、变化系数:均方差与算术平均值的比值。V=σ/X*100%
6、矿体边界模数:为了描述矿体边界外形的复杂程度的边界模数的数值指标,用于评定矿体边界外形的复杂程度。意义:模数越小,形态越复杂,反之,模数越大,矿体形态越简单。变化界于1~0之间。
7、矿化强度指数:是指矿体某地段的平均品位与整个矿体平均品位的比值。矿化强度指数是反映品位变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意义:往往被用于对矿床各部位进行对比,一般都是在已有较多的勘查资料时采用。通过这种对比,常常可以发现矿化在矿床或矿体中的一些重要规律,对评价矿床十分重要。
8、矿床勘查类型:在矿体地质研究和总结以往矿床勘查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产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
9、含矿系数:(又名:含矿率)是工业矿化地段长度、面积,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的长度、面积、体积的比值。
10、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11、勘探工程间距:勘探工程间距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乘积,也称“勘探网度”或工程密度。
12、找矿模型:找矿模型是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发现某类具体矿床所必须具备的有利地质条件、有效的找矿技术手段以及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矿化信息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13、矿体取样:矿体取样是指从矿体或近矿围岩和堆积物中采集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用以进行各种分析、测试、鉴定与实验,以研究确定矿产质量、物化性质及开采加工技术条件的专门性工作。
14、矿床工业指标:矿床工业指标,简称工业指标,它是指在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即衡量矿体是否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综合性标准。
15. 成矿预测:成矿预测是在科学预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深入研究矿化信息(矿标志)、总结成矿规律,进而圈定不同级别的预测区或三维空间内的找矿靶区的一项综合性工作。(或成矿预测是对发生在过去的成矿事件的未知成矿特征进行的估计或推断。)
16. 矿化信息:矿化信息是指从地质信息中提取出来的,能够指示、识别矿产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事实性信息和推测性信息的总和。
18. 勘探线:勘探工程布置在一组地表相互平行的勘探线所在铅垂勘探剖面内的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称之为勘探线法
19. 原始地质编录:原始地质编录是指对探矿工程所揭露的地质现象,通过地质观察、取样、记录素描、测量等,以取得有关实物和图件、表格和文字记录等第一性原始地质资料的过程。
20、矿化强度:矿体某地段的平均品位与整个矿体的平均品位之比
21、矿产资源: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内或地表的自然富集物,并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
22、矿产质量:矿产满足当前采、选、加工利用的优劣程度。
23、最低工业米百分值:是最低工业品位和最小可采厚度的乘积。
24、矿产标志: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地指示矿产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现象或线索。
26、断面法:是将矿体用若干个勘查剖面或断面切成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或估算每个块段的矿产资源,然后将各个块段的矿产资源/储量加起来就得到矿体的矿产资源/储量。
27、地质块段法:是根据需要将矿体划分为若干个块段,然后对各个块段用算术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计算或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将所有块段的矿产资源/储量求和便得到矿体的资源/储量。
28、边界品位:也称为边际品位,是圈定矿体计算或估算矿产资源/储量时单个样品的最低限定品位。
29、工业品位:也称为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工业上能利用的单个工程剖面、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
30、最小可采厚度:是指矿石质量符合工业要求时,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工业开采的单层矿体或矿层的最小厚度。
31、最低工业米百分值(率):是指最小可采厚度与最低工业品位的乘积。
32、夹石剔除厚度:也称最大允许夹石厚度,是在圈定矿体、计算或估算矿产资源/储量时,允许夹在矿体中间非工业矿石(夹石)的最大厚度。
33、有害组分最大允许含量:是指矿体或矿段内存在的,对矿产品质量和加工过程有不良影响的组分的最大允许含量。
34、 伴生组分的最低含量:是指矿体或矿段内存在的对矿产品质量或价值有提高的或有益组分的最低含量。
35、盲矿床(体):是指具备有利成矿地质条件,但地表或地表没有直接现实的,也与已知矿体连接的隐伏矿床(体)。
36、矿点:是指具有利成矿地质条件,显示矿产存在的地点。
37、立项论证:是指矿产勘查项目的确立与论证,勘查项目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成矿地质条件,自然、经济地理和工业利用的可能性,在选定地区以客观地质体或矿产资源对象完成特定勘查任务并提交工作区勘查报告。
38、固体矿产资源量:固体矿产资源的数量。
39、地质测量法:也称为地质填图,是应用地质科学理论和方法,采用规定的符号把地表出露的地质体按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的地形图上。
40、重砂测量法:是利用重沙矿物的追索一寻找原生矿床的方法(重砂比重大于3)。
41、勘探线:勘探工程布置在一组地表相互平行的勘探线所在铅垂勘探剖面内的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称之为勘探线法
42、矿产质量:矿产满足当前采、选、加工利用的优劣程度。